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甦醒的記憶

  戶籍資料是從日本統治台灣時代,開始辦理戶口調查登錄各戶成員之基本資料,當時稱之為「戶口調查簿」,一直到台灣光復後,由各地鄉公所受理戶籍登記辦理初次設籍,沿用至今,稱之為「戶籍登記簿」。戶籍資料記載著一個人從出生、結婚生子一直到死亡每個階段的歷程,甚至這過程中的搬遷史,都一一記載,這些資料建構出一個家族史,所以戶籍資料對於一個家族而言,深具意義。

  那天,一位婦人坐在櫃檯前,用清晰的口吻說明來意,原來這位婦人的母親剛過世,她想要申請父母親、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戶籍謄本,身為專業的戶政人員立刻回答說,「好的,請您稍等」。從電腦上調閱資料,在調閱的同時一邊向她解說,戶籍資料上的記事,沒想到,她一看手上那份戶籍資料,眼淚竟然奪眶而出,難道是我說了甚麼嗎?還是因母親剛過世,太過悲傷嗎? 就在這個時候,這位婦人用悲愴的口吻說,「原來我的母親過得這麼辛苦,竟然住過宜蘭,我都不知道,如果不是今天來調閱戶籍資料,我還不知道她是這麼的辛苦」,這時的我,只能靜靜地聽她說她的故事,原來這位婦人的父母親的婚姻不被長輩祝福,婚後又因為生女兒,只好被迫離異,她的母親為了賺錢養她,只好獨自跑到宜蘭工作賺錢,當時民風純樸的年代,單親母親要養一個孩子,實在是不容易,所以從小她跟著外婆生活,母親獨自在外地工作賺錢,定期寄錢支應生活開銷。聽完她的故事,眼淚早已在眼眶裡打轉,趕緊藉故繳費,離開位子,整理情緒後再度回到位子上,將手上的戶籍謄本及收據交到她手上,看著她的背影離去;心裡想到底是甚麼樣的過去,讓她如此激動,原來薄薄一張戶籍謄本代表一個故事,故事情節,既平淡又真實,卻也最能感動人心。

  「戶政工作」是最能貼近民眾的,每天面對「出生的喜悅」、「死亡的哀戚」,有時這個櫃檯辦理結婚登記,隔壁櫃檯正辦理離婚登記的窘境,也遇過剛辦完死亡登記接著馬上辦理結婚登記,心情轉換也太快了吧,久而久之,對於人生百態早已練就一身淡然;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是戶籍資料最好的註解,戶籍資料不僅是記載個人歷史,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象,如早期戶籍資料登載「媳婦仔」、「過繼子」,反映出當時社會處於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年代,後來教育普及,女性意識抬頭,「媳婦仔」、「過繼子」儼然成為過去式;這也是從事戶政工作之後,近距離接觸民眾,才揭開戶籍資料神秘的面紗,原來不僅可從個人記事看出一個人的歷史,透由這些記事更可串連整個家族歷史,這也是身為戶政人員的使命感。

作者 何淑華